行業新聞
設計人員是車輪行業有創造性的因素和活躍的核心資源。最近,在第七屆中信戴卡杯車輪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暨車輪設計專題研討會上,與會代表為車輪行業設計人才培養獻計獻策,探討了以賽代訓的車輪設計人才培養方法。
■車輪設計人才培養有差距
車輪設計人才在汽車工程領域與制造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內汽車行業對車輪設計人才一直都有需求。細節決定成敗,將對車輪設計人才的需求更大。因此,車輪設計人才培養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車身工程系副教授蘇暢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內對整車造型設計人才培養的關注度很高,但是,車輪造型設計人才培養還處在起步階段,還沒有受到更多重視,宣傳力度和普及力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蘇暢認為,在車輪設計人才培養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存在觀念上的差異。
發達國家設計教育對細節設計的關注度很高,學生對更多復雜的細節設計保持了很大興趣,愿意在細節方面下功夫,以便呈現出更多細節設計方案。
整車造型設計容易出效果,學生愿意在“效果”方面下功夫。國內對提升視覺品質和感性評價的車輪造型設計的關注不夠。蘇暢覺得,在高校車輪設計人才培養階段,這個差異是顯著的;人們對車輪結構特征、使用功能、加工工藝和性能需求的認知存在避重就輕的現象,對車輪造型與整車造型之間關系的把握不夠。”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盧娜博士也認為,與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國內車輪設計人才培養還有差距。她說:“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模式多樣而深入,很多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已經介入企業實際設計。因此,其工程及零件設計想法很成熟。國內高校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固化,學生在大學畢業以后接軌企業人才需求需要一段時間。”
盧娜意識到國內高校設計課程設置、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尚需調整。
蘇暢建議:“國內可以進行設計人才的模塊化培養,分別采用工程模塊、造型模塊和工藝模塊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其工科背景知識,提升其造型審美能力,增強其對工程可行性的認識,讓學生成為復合型汽車造型設計人才。
■企業應為學生提供更多設計實習機會
車輪設計大賽對國內高校造型設計教育和人才培養具有啟發作用,豐富了汽車造型設計內容。蘇暢認為,通過這樣的平臺,學生能夠更深入理解車輪造型、結構和性能,提高對車輪造型設計的興趣,拓寬其未來職業選擇道路。
盧娜覺得車輪設計大賽舉辦得非常及時。盧娜說:“這是增進校企了解的好機會。通過這個大賽,企業可以獲得好的設計創意,接納設計人才;各個高校可以消除屏障,公平競爭。這是雙贏的好活動。學生們很歡迎和珍惜這樣的機會。”
蘇暢表示:“我們將及時轉發本次車輪設計大賽信息,組織不同年級學生學習比賽規則和內容,分解設計任務,指導學生按計劃完成車輪設計方案,分階段進行方案修改和設計總結,以保設計方案質量。”
盧娜建議:“大賽主辦方可以開設專門的公眾號,讓大家進一步共享信息資源,擴大大賽和企業影響;應當讓入圍學生聚會在中信戴卡再次深化車輪設計方案,在中信戴卡設計師指導下制定出更適合企業需求的車輪設計方案。”
蘇暢更希望企業為參賽獲獎學生提供一些在車輪企業進行現場實習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與企業在職設計師、工程師近距離交流,提高學生的車輪設計能力,提升車輪企業在高校的知名度。
■校企結合培養車輪設計人才
車輪設計人才培養,需要校企結合。
武漢工程大學先進制造技術與智能裝備研究院副院長姚善良博士說:“汽車是流動的藝術空間。我們將圍繞產學深度融合,推行校企結合工業設計教育方式,依托重大比賽進行設計教育,激發學生的設計興趣和激情,為車輪企業做大做強發揮更大作用。”
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國勝表示:“車輪設計大賽為秦皇島市提供了集聚車輪高端設計理念、集中專家經驗、深化校企交流合作的重大機遇。我們將充分應用本次大賽的創新成果,大力推進車輪設計體制創新、模式創新和思維創新。”
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陳汗青表示:“車輪設計大賽將激發高校和車輪企業設計師創新靈感。我們將不遺余力地支持這項工作。”